2月16日至17日,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禮教授,國家工程教育多學科交叉創新引智基地執行主任、清華大學工程教育研究所所長林健教授,南昌大學副校長吳丹、上海交通大學信息化推進辦公室副主任、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姜開達四位專家為學校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研討班暨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工作第十六期培訓班分別作輔導報告。專家們結合培訓班相關主題開講,案例生動,內容豐富,為學校加快建設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提供了重要的實戰經驗、創新思路和對策參考。
周光禮聚焦黨的二十大報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專門章節,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 共同支撐高質量發展》為題開講。

他梳理了我國40多年來教育科技人才戰略定位的變遷,從戰略考量角度對我國教育科技人才統籌安排進行分析,并對中國特色高質量的教育體系作了深入闡釋。他指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中的“一體”在于創新。一流大學要激發創新“第一動力”,必須要突出立德樹人,培養一流創新人才;突出從0到1的原始創新,建立大學創新體系;突出“雙循環”,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同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人才高地。
林健從新工科建設對“卓越計劃”1.0的創新和突破談起,圍繞卓越工程師培養作輔導報告。

林健結合實踐經驗和莞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行動成果,以卓越工程師培養原則和標準為切入點,詳細講解了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學科專業建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內容、教育教學方法、多方合作模式等內容。他對卓越工程師培養教育的各個方面展開了豐富系統的論述,為學員突破工程教育、人才培養上的慣性和定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南昌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江西省管理科學研究基地主任吳丹教授以南昌大學學科特區的實踐為例,針對學科、學科團隊建設進行了分享。

吳丹從不同時期學科演進的過程談起,提出了學科建設新模式。他指出,在科學研究上,要努力踐行“兩條腿走路”的科研模式,既要集中力量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創新活動,也要允許自由探索研究。學科建設要做到學科方向特色化、學科團隊結構化、學科平臺功能化、學科合作國際化、學科文化多元化,要注重學科交叉,科教協同、注重產教融合。
他還從建設背景、建設思路、建設情況、建設成效四個方面對南昌大學建設學科特區的探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紹,
姜開達圍繞教育數字化轉型這一主題展開漫談。他對當前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背景、現狀、重大意義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的要點和面臨的問題作了全面介紹,并重點講解了當前網絡安全態勢下,學校如何在切實保障網絡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

他指出,當前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難點不在技術,學校自上而下都要形成并落實“方法重于技術,組織制度創新重于技術創新”的工作理念,把業務應用擺在優先突出位置,以應用需求驅動平臺建設,切實為師生提供好的信息化服務。
(撰文:紀健生、梁曉君、陳藝佳;一審:萬礎瑤;二審:范暉帆;三審:葉妙嫻)